•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栏  > 
  • 第55期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8-07-04    点击率:    字体大小:
    【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对党内外、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关于我们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重大问题集中而鲜明的回答。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自此以后,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十七大再次集中而鲜明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一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到每个国家,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就有其特殊的规律。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党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概括了29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实际上是在党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十六大以后,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根据我国发展实践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观历史视角,把科学发展观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加以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入,党对中国社会全面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具有内在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关系,它们都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实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用简明的语言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的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必须要满足四个方面的 “要求”,即: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于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整的阐述,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奠定了新的历史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熟。报告围绕这个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实现新的更高要求的奋斗目标,报告对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社会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共识。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十七大报告,“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的提法随处可见,从中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年来党对于社会和谐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只有拥有更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反过来,只有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实现较大程度的和谐,才能更好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是更高层次上的民主法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的增长固然重要,建立和维护一套稳定和公平的规则同样重要。在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中,首要的便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将和谐社会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坚实基础之上。实践表明,完全忽视对个人利益的合法保障,只会带来社会财富增长机制的萎缩,最后必然会损害社会的真正和谐。因此,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而要真正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就必须大力加强法治保障。
     社会和谐也是更高层次上的公平正义。众所周知,由于社会成员存在能力禀赋上的差异,由于市场规则难免存在不严密的地方,我国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出现了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贫富扩大等现象。党中央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等。报告回答了当前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必将有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的历史任务。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此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此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这里面既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问题,也有和谐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转变消费模式等民生问题。



                                              【学习动态】
                                     机关党委举行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会
        11月22日下午,学校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会在会展中心思睿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国新作了十七大精神宣讲报告。
        刘国新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从以下方面对十七大精神进行了系统、深刻的宣讲:一是要从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方向继续前进的高度,深刻把握十七大的主题;二是要深刻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根本结论;三是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评价、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是要深刻把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主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是要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命题,充分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为实现十七大确定的目标而奋斗。
        刘国新还结合十七大报告内容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听完报告后,大家纷纷表示,刘国新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针对性,对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机关党委召开专题会议 部署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11月20日下午,机关党委在综合楼4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研究部署。会议由党办、校办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吴志文主持,机关党委委员、机关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
    机关党委决定通过专家辅导报告、宣传栏、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各单位学习十七大精神,要求各支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求各支部在参加机关党委安排的各项学习活动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使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更加贴近工作、贴近实际。

     

通知公告 more
专题活动 more

         CopyRight © 2012 湖北大学机关党委 jgdw.hubu.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湖北大学机关党委 电话:027-88663027 [管理]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