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栏  > 
  • 第54期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7-12-03    点击率:    字体大小:
                                                                                                       学习十七大精神(二)
    【报告解读】十七大报告的逻辑结构剖析
      十七大报告全文,由一个引言与十二个部分组成,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中所体现的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方针部署,首先应深刻把握报告各部分内容之间、各个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逻辑联系。
      整个十七大报告的逻辑结构可归纳为一个导论和四个部分。报告的引言部分可看作是报告的导论,简要阐明大会的主题,即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是整个报告的灵魂和核心。这一部分还围绕大会的主题,阐明了旗帜问题的重要性;阐明了如何高举旗帜的问题,就是必须坚持“四个坚定不移”,以及明确它们各自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方面的意义;阐明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新特点:“两个广泛而深刻”、“两个前所未有”。从而得出结论:机遇大于挑战,要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报告的第一个层次,是报告的第一、二两个部分,即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及对改革开放将近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回顾。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实践。首先,简要全面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而又简要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先对改革开放的性质作了新的阐述,进而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作了新的概括,从而得出三个重要逻辑判断,即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最后归纳出两个必然的逻辑结论:一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是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报告的第二个层次,是报告的第三、四两个部分。战略指导,即阐明今后工作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战略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更为全面、深入、科学,充满了新意。首先,报告从五个方面规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性质,即由“五个是”所构成的五个判断;其次,又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发展呈现的八大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再次,又展开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的主要精神;最后,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报告的第三个层次,是报告的第五至十一的七个部分。具体战略,即全面展开阐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各方面工作的具体战略要求。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战略要求,也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以及外交工作等方面的具体战略要求,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方方面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有许多闪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需要我们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报告的第四个层次,是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党建保证,即进一步深入阐述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党所确定的战略奋斗目标的实现,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这里,报告特别强调在新时期新阶段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也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这是新的指导方针,也是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就是要实现从革命党的建设向执政党的建设的革命性转变,从而在党的建设的内容、重点、方式、方法上实行改革和创新,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的保障。

    【报告解读】十七大报告理论创新的核心逻辑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新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拟定、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新举措,共同构成报告理论创新的四个重要“基点”。
    ■十七大报告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理论词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处于核心地位的实践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战略方针,这个最新成果在报告中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
    十七大报告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创新体系。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新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拟定、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新举措,共同构成报告理论创新的四个重要“基点”。围绕四个重要“基点”,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最新理论概括,并展开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从而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方针、战略和政策体系。
    报告既稳重又清新,既具历史纵深又直面当今现实。其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界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位,以及科学发展观在报告中所起传承转合的功用,甚至是报告的布局谋篇和逻辑构架,都体现着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当前与长远的辩证统一关系,充满着丰富的政治智慧。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报告的核心逻辑
    十七大报告是一个讲发展的报告。“发展”一词在报告中出现达307次,“科学发展观”出现21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52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12次。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还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实践的贯彻落实,都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难题,谋划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
    十七大报告更是一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专题报告。从报告的篇章结构的布局可见一斑: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孕育、催生、形成了包括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2020年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框架就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和平统一和对外关系工作提供良好环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改革创新党的建设来提供组织保障。虽然科学发展观作为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在报告第三部分给予系统总结。但报告通篇的浓墨重彩仍聚集于“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组贯通改革开放三十年、连接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的词汇。
    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新要求为目标,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建设各领域,党的自身建设各环节,贯穿了报告第四部分及其以后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十七大报告是一个以发展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给科学发展观以理论定位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新论述,分为以下几个逻辑层次,使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具有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当前与未来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1.在理论体系中定位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实践。但是,报告并没有直接将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成果——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等,与五年来的实践直接对应,直接给科学发展观以理论定位。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结与概括,来对应于包含过去五年的、共二十九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定位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论述逻辑。
    2.从战略思想角度来定位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第三部分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一个崭新的界定,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个科学而全面的新概括,有三大特点:一是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格(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与其实践风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统一在一起。二是突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重大战略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为重要的工作是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这个科学理论。三是首次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命题,并赋予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从党的十三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共同汇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行的新探索,这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既必然包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传统的继承,又必然包括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为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3.首次界定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报告中出现仅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二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指出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二次出现是在第七部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第三次出现是在第十二部分,“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十七大报告将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界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充分体现了十七大报告在继承基础上创新,而且更尊重理论与实践发展连续性的特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定位科学发展观,从重大战略思想角度定位科学发展观,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一个涵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理论创新体系,共同构成科学发展观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这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丰厚的思想基础。
    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理论词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处于核心地位的实践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或者说,科学发展观理论本身,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下的发展,也成为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的论述逻辑。我们在报告中看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这个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定位。科学发展观写入了新党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报告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成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理论定位之后,转入对贯彻和落实这个“重大战略思想”的论述,从而形成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纲领。如果说,报告的前三部分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结和把握,重在为十七大提供丰厚的理论支撑的话,那么,报告自第四部分开始就转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出明确的发展战略。报告自第五部分开始,展开了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其中,吸纳了近五年来,理论界和社会讨论的积极成果,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体系。
    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置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之下,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战略方针,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得以彰显,这个最新成果在报告中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
    报告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赋予科学发展观指导未来的发展的重大使命,也突出了报告的创新性。
    十七大报告围绕发展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主题,采用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两个相互辉映、理论和实践角色各有侧重的论述逻辑。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这种理论和实践定位,更加凸显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特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拟定新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达到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小康建设五方面新要求。所以说,未来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方面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实践挑战,也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和丰厚的实践土壤。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这个实践起点,也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起点。
    总之,十七大报告既是一篇科学总结和继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纲领性文献,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未来、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扭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命题,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是报告的核心逻辑。

    (摘自人民网)



     

通知公告 more
专题活动 more

         CopyRight © 2012 湖北大学机关党委 jgdw.hubu.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湖北大学机关党委 电话:027-88663027 [管理]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